陶瓷基板切割新技術:紫外激光與水導激光的顛覆性應用
發布日期:2025-09-01 10:35 ????瀏覽量:
在電子元器件向微型化、高集成度狂奔的今天,陶瓷基板作為5G通信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"骨骼",其加工精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兩項顛覆性技術——紫外超短脈沖激光與水導激光切割,正以"冷加工"與"流體動力學"的雙重突破,重新定義陶瓷基板加工的精度邊界。
一、紫外激光
當激光波長縮短至355nm(紫外波段),其光子能量足以直接擊穿陶瓷材料的化學鍵,實現非熱熔性冷加工。這種超短脈沖激光(皮秒/飛秒級)在LTCC(低溫共燒陶瓷)與HTCC(高溫共燒陶瓷)微孔加工中展現三大革命性優勢:
1、亞微米級精度突破
通過光化學剝離效應,紫外激光可在0.1mm厚度的陶瓷基板上加工出直徑50μm的微孔,孔壁粗糙度低于0.5μm,遠超傳統CO?激光的加工極限。有實測數據顯示,相較傳統工藝其加工效率提升300%,良品率從85%躍升至98%。
2、熱影響區近乎消失
超短脈沖激光的峰值功率高達10?W/cm²,但單脈沖作用時間僅10?¹²秒,能量來不及向材料內部傳導。對比實驗顯示,傳統激光加工后陶瓷邊緣會形成50μm寬的熱影響區,而紫外激光加工后熱影響區幾乎不可見。
3、復雜結構的"無應力雕刻"
在5G濾波器陶瓷基板加工中,紫外激光可實現三維異形槽、階梯孔的直接成型,避免傳統蝕刻工藝中的化學污染與應力殘留問題。
二、水導激光
如果說紫外激光是"冷酷的手術刀",水導激光則是"溫柔的雕刻師"。這項技術將激光束耦合進高壓水柱,形成直徑0.1-0.5mm的"激光水刀",其創新價值體現在:
1、熱損傷的動態平衡
水柱以200m/s速度噴射,在切割瞬間完成三重作用:
-
激光能量通過水柱全反射實現聚焦(聚焦精度達±5μm)
-
水流帶走90%以上的熱能,將熱影響區控制在2μm內
-
流體沖刷作用同步清除熔渣,避免二次加工
2、超厚材料的突破性加工
對于厚度超過2mm的HTCC基板,水導激光可實現垂直切割,而傳統方法需多次調整焦距。有實測表明,其切割速度達10mm/s,斷面平整度優于0.01mm。
3、多材料兼容性
通過調節水壓與激光參數,同一設備可處理LTCC(脆性材料)與金屬化陶瓷(韌性材料)的復合加工,為SiP(系統級封裝)技術提供關鍵支撐。
紫外激光的"冷加工"與水導激光的"流體控制",不僅解決了傳統工藝的精度與熱損傷矛盾,更開啟了材料加工的"零損傷時代"。
相關文章

水導激光加工案例之??5G芯片微孔加工

陶瓷基板切割技術大比拼:核心數據全解析

中小型企業如何評估水導激光設備的投資回報周期?

陶瓷基板切割技術大揭秘:激光VS機械工藝的5大關鍵對比

水導激光設備的主要技術參數和選購建議有哪些?

水導激光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具體應用案例及效果分析

水導激光加工技術是如何起源的?

激光切割VS水導激光切割哪種技術更適合您的行業?

水導激光加工技術:耦合能束的傳輸分析